自从网上看到陈小旺大师被十八个壮汉和亚洲首席大力士龙五用全力推而不动如山,我就感叹:公园里所见的慢悠悠的太极怎么会有如此威力?当时就对太极心生敬意,而凑巧的是我当时一位乾潭的球友去陈家沟学习了三个月的陈氏太极,而且他本身有武术基础,所以上手快。他看我感兴趣,就教我,我下午每天去学几式,学了五式,我朋友就去厦门拳馆教学去了。就这样过了七年时间,我想当时可能我与太极缘份没有到,而只是匆匆的一次邂逅,但这一次邂逅却给我埋下了一颗种子。
现在的我,结婚生子,年青时爱运动落了一身病,(其实是爱动而无运,动指四肢躯干的动,而运是五脏六腑的运化 )打篮球是伤了左膝,绑上护膝继续打,右膝也坏了,再绑再继续,两膝都伤了,天天练跳投还继续。现在想想是自己是个二愣子,无知又无畏,膝盖是很难修复的。幸好,我接触了国学接触了站桩,天天练习,练了整整一年。直到有一天,一位亦师亦友的朋友提醒我,你练静功,你得有一样动功配合,动静结合为宜。这时我脑子里的种子发芽了:对了,太极不正是美妙的动功吗?于是乎,马上百度本地哪里可以学习太极拳,于是找到了水韵太极工作室,也是我现在的老师陈氏太极十二代正宗传人
方艇所创办(后来老师说水的韵味和太极韵味相符,而他住的小区刚好有水韵二字)。原来高手在民间一点也不假,我们小县城也有正宗的陈氏太极传人啊,真是太激动了。马上致电给方老师,电话里,我就更认准一定要和方老师学太极了,为什么?因为:
1.
老师很随和,一听就是一位热爱太极拳并且在致力推广太极为主的老师,一点架子没有,这种气质你看到人的时候会明白,但有时听到声音也可以判断的。
2.
非常的耐心,因为我还是个菜鸟问题很多,老师在电话里一一作答。
3.
老师教的是陈氏的太极。
正式学习太极拳了,先学精要十八式,方老师第一堂课和我讲的就是站桩,真的把不传之秘就教给我了,不知道的朋友可能理解不了一个正确的站桩对习练内家拳的重要。我自己按网上的资料站了一年,每次三十分钟,但是方师傅一纠我的架子,我马上就找到一种新的感觉,真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接着我就从起式开始正式学习架子,平时我要带女儿,儿子,只有周六周末有时间出来学习一两个小时。所以,我下决心要学好。每次学拳,我将老师说的要点记在心里,回来在客厅里看陈正雷大师他们的视频反复对照,然后按老师说的要点一遍遍地演练,先记住形,熟练招式,再求劲。
顺便说一下方老师的教学方法,四个字概括:寓教于乐。每一个动作,方老师都说明要点,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样才到位?对养生有什么帮助?技击的时候该动作的用法。然后,就和我们讲故事,大部分是他以前和人过招的故事。他虽然成名已久,但是过招总不会伤人,和他本人一样随和,总给人台阶下。《道德经》里有一句话: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我想:可能只有不争的人才可以真正领悟太极真谛吧?他老说:没事和你们吹吹牛。但是我知道,这都是他宝贵的经历,因为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不会描述得如此绘声绘色的。

当然,他也是严格的,他希望我们学拳的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虽然只有十八式,但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这是非常累的,慢慢地打两遍,会出细细的汗,全身酸痛,却也异常舒适。有时,手上会莫名其妙一股热流窜过,有时命门也会发热,心情也很放松。终于在五一放假的两天,我把十八式学完了。方老师让我打一遍,那天我很放松,架子也打得比平时低了,而且打着打着把后一招给忘了,但我觉得这次忘招却是舒服的一次忘招,方老师给了我小小的肯定。
